辽中区:在东北振兴大棋局中落子有声
2025-08-01
辽中在东北振兴的棋盘上,以实干为笔落子铿锵。经济棋局稳健开篇:6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33个落地生根,中化零碳示范项目勾勒循环经济新篇,远景混合储能电站项目布局储能产业新赛道,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激活发展势能。
改革之棋注入活力,一个月内连续获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国家级项目。开放之棋步步为营,TIR国际卡航架起跨境通途,外贸潜力静待发力;绿色之棋催生产业转型,环保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条条生态沟渠碧波荡漾,以环境促变革成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民生之棋落暖心处,城乡供水、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水净路畅家暖”织就民生福祉新图景。
下半年,辽中将持续落好产业升级“关键子”,聚焦精准招商与质量兴企;下活改革创新“先手棋”,求新求变激发内生动力;走实开放合作“长远棋”,拓展跨境电商与区域协同空间,以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魄力,在东北振兴大棋局中续写精彩篇章。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招商引资聚力项目突破。签约中科超算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落地氢时代半导体材料生产等项目33个,中科凌胜等开复工项目105个,中永消防等竣工项目21个。工业支撑逐步增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2家,四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一批环保工程和循环经济项目加快落地,一百岁表面精饰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一天一个样。
经济开发区发展势头迅猛,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5.142亿元,实际到位内资37.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4万美元,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成为辽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辽中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聚焦农业农村改革,成功获批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国家级项目,为乡村振兴集聚新动能。创新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全流程规范化+政企协同+数字化赋能”模式,成交量全省第一,成交额全省第二。聚焦营商改革,进一步整合办事大厅窗口缩减到27个,建立“1611”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聚焦开发区改革,出台《沈阳辽中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加快调整完善。建立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昌盛电气等5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户,沈阳云启农业科技、沈阳金艾电缆科技两家企业进入2025年第二批雏鹰企业公示名单,沈阳旭阳中冶座椅有限公司进入2025年第二批瞪羚企业公示名单。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坚持把“对外开放+绿色低碳”作为制胜新赛道的重要抓手,“一区三园两通道”开放发展平台从规划走进现实。综保区规划总面积一期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竣工,化妆品分装、乳制品加工等一批保税项目相继落户。中俄(沈阳)经贸合作产业园新增注册企业72家,其中俄罗斯企业11家。再生资源产业园A园沈阳忠博汽车拆解、中晨报废汽车拆解等15家环保企业投入运营,B园同时有废油脂加工、废旧轮胎、粪污资源化利用等8个项目建设。表面精饰产业园二期9栋标准化厂房完成70%,沈阳松维等12家企业签订了厂房预定认购书,即将实现开园即满园。成功搭建TIR(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和近海货运场站两大通道,近海铁路已开通整列内贸业务和中俄国际跨境班列业务,TIR集结中心、发证中心、检车中心“三中心”叠加优势凸显,年初以来发送TIR车辆114车次,货值4426万元,车次数全国第二。

环保攻坚强力推进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锚定“100%收集零排污、100%消纳有去处、100%整治零黑臭”目标,按照“一减一加一治理”路径,畜禽养殖粪污收储运用体系稳定运行,实现闭环消纳管理,黑臭水体基本消除,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国考标准,环保攻坚正在从集中整治向常态化巩固阶段转变。

持续提升畜禽粪污闭环处置能力。国有公司与四个重点镇街1192家养殖户签订处理协议,实现收集全覆盖;并在现有7个有机肥厂的基础上,实施近海控股粪污处理利用项目、近海控股日处理1000吨尿液污水处理项目、牧光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其中,牧光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南区15栋标准牛舍已完成。
全面改善水体环境。坚持系统治理,编制《辽中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等专项治理方案,沈阳辽中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辽中生态污水处理厂完成改造升级,实现稳定达标运行。建成智能感知体系与智慧巡查督导平台“两大核心”模块,高标准推进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智慧指挥系统建设,构建“天空地水”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实现每日监测水体。水体指标连续达到IV类标准,取得历史性突破。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三农”基本盘更加夯实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实施良田强基工程,落实保护性耕作任务15万亩,已完成13.6万亩;推进2024黑土地保护项目(有机肥还田),并建立国家级监测点1个,效果评价点10个;实施3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以“五净一规范”为建设标准,创建和美庭院示范户710户,开展美丽宜居村建设16个。扎实有效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涌现出榆树底村乡村治理典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茨榆坨街道后边外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确定肖寨门镇沙西村等10个村集体实施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项目,全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行政村186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74万元。文旅融合精彩纷呈,成功打造蒲河溪西、邵家田园、科力马娜家庭农场等三大冰雪乐园,建成铂悦、沐荷望舒等主题民宿,“辽中玫瑰”首次融入沈阳玫瑰音乐节设立互动展区,获批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社会治理精准高效
在民生保障方面,推进舒心就业,举办54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40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45人。推进幸福教育,五小、二中分校加快建设,获评第三批省级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实验区。推进健康辽中,医共体信息化数据管理中心加快建设,推进品质养老,沈阳首个公建民营养老项目落地,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行动,为80-89周岁高龄老年人发放补贴5.9万人次,金额达178万元。同时,实施新老城区应急泵站和雨水收集口建设,完成南二路道路排水改造和中心街-建设街段管道铺设,推进京抚线红庙子特大桥及引道改建工程建设,西部供水工程加紧施工,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主体完工。
在社会治理领域,辽中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区综治中心整合公安110指挥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功能,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办理。聚焦危化、燃气、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对相关经营企业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通过“智慧治理”小程序实现民生诉求“30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
下半年,辽中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锚定目标不放松,真抓实干求突破,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聚焦项目建设
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辽中区将紧紧围绕装备制造及配套、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保税加工及现代物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基础配套,推动项目快审批、快开工、早投产、早运营,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推动厦门海辰储能电池、中再生家电拆解、爱博绿环保等一批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力争年内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25个、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达到70个。全力推进氢时代半导体、京抚线红庙子特大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昊明预制菜、远景储能电站等进场项目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全年重点项目开复工150个。推动中科超算中心、中建材废旧轮胎处理、白俄罗斯保税加工等项目尽快完工投产,加快推动表面精饰产业园、中俄产业园辽中壹号等园区项目实现运营。

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工程,推荐1家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或市长质量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利用“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对重点领域实施全覆盖监管。开展“质量月”活动,召开产品质量典型案例分析会。
精准施策抓改革
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
坚持发展出题,改革破题,高质量完成12项标志性改革任务。
深化开发区改革。深度推进“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在开发区土地开发、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主体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深化招商集团改革,优化“4+2”专业招商体制,建立以项目落地为导向的动态考核机制。
持续推进营商改革。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落实常态化服务措施,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用优质营商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其他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组织架构等方式提高近海控股集团子公司盈利能力;统筹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全力争取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辽宁基地项目落地,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辽中样板。
深化开放合作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用好民营企业500强大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洽会、制博会、韩国周等活动载体,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中部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的对接交流。加强与鞍山、辽阳、本溪等周边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合作,全力以赴引项目、落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多元化市场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持续完善“一区三园两通道”开放平台,发挥综保区、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功能优势,加快“区港联动”,拓展“海铁联运”,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全力打造沈阳对外开放桥头堡。推动特色园区建设,全力实施“满园扩园”行动,加大对俄及中亚五国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中俄食品园项目引入,充分利用综保区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和免进口配额等优惠政策,开展进口食品原料保税加工业务。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完成跨境电商平台搬迁,大力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入驻,积极发展“保税+直播”等新业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农业农村新图景
改革试点赋能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农业产业新版图,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为沈阳市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指导17个镇(街道)建立健全收回资源和收回资金的管理机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监督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项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年底全区具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条件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更多行政村实现收入超过20万元。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构建闭环管理体系,打造环境之美、秩序之美新乡村。深化“三美”建设,建设和美庭院示范户710户, 建设美丽宜居村16个。深入实施乡村补短板工程,维修改造43条82.3公里农村公路,拆除重建桥梁1座、维修改造桥梁12座。
保障改善民生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深入开展舒心就业工作,继续打造舒心就业社区以及示范村屯,精准帮扶有就业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深入开展直播带岗工作,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助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实现“云端洽谈”。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幸福教育课堂建设,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养老方面,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品质养老进村屯点位,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在城市建设方面,全力推进西部供水、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加快五小分校、二中分校、医共体信息化数据管理中心等民生工程建设。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集中整治、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和防洪度汛,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加强生态治理
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加快推动养殖业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全面贯彻生态环保发展理念,挂图作战推动禁养区关搬,一户一策推动预保留养殖场规范化改造,充分发挥畜禽养殖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持续优化收储运用体系,加快新基环保、牧光生态养殖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全面实现消纳平衡。因地制宜探索强村公司、生态蚯蚓养殖等各种土办法、洋办法,全面提升后端处理能力。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整治。依托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智能感知与智慧督导两大平台,常态化监测巩固治理成果,以“河长制”为核心,加强源头管控。同时加强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让辽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来源:沈阳发布公众号